龙门县县域医共体以“紧密型”管理模式为核心,创新构建“中心药房+共享中药房+审方中心”三位一体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通过整合资源、下沉服务、强化监管,实现县域内药品供应同质化、药学服务规范化、用药安全全程化,破解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保障不足、药学服务能力薄弱、用药安全风险高等难题,切实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截至2024年12月底,县域药品配送及时率达98%,基层医疗机构缺药率由15%降至3%,药品流转周期缩短至7天,门诊次均药费由85元降至60元,住院患者药占比由42%降至28%,中药代煎配送服务惠及群众8万人次,节省煎药成本约400万元,处方合格率提升至91.6%,激素使用率下降23.7个百分点。
一、坚持“三统一”管理,构建全域药品供应网络
(一)统一用药目录,确保上下衔接。由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牵头,结合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用药需求,制定动态调整的《龙门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统一用药目录》,涵盖国家基本药物、集采中选品种、国家医保目录药品等1200多个品种、品规,确保目录内药品在县总医院、16家基层分院、154家村卫生站统一遴选和配备,村卫生站用药由基层分院统一归口管理,实现县镇村三级用药无缝衔接。
(二)统一药品采购与配送,降成本提效率。依托县总医院药械管理中心,实施“集中议价、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模式。通过省级药品采购平台与12家中标企业签订协议,实现药品价格平均下降18%,年节约采购成本超2000万元。完善县镇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在确保药品安全可控的情况下,通过第三方专业物流企业实现药品24小时内直达群众家中或村级服务点,配送效率提升40%。
(三)统一药品储备与应急响应。设立县域短缺药品监测预警机制,划定30种短缺药品警戒线,建立常态化储备机制。2024年储备急救药品、抗感染药物等10大类共5000余盒,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2小时。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医共体中心药房累计调配应急药品15批次,保障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供应不断档。
二、创新“五强化”机制,提升药学服务质效
(一)强化中心药房实体建设。截至目前,共投入800万元升级县总医院中心药房硬件设施,建成300平方米的智能化医共体中心药房,配备自动化发药机、智能温控仓储系统,实现日均处理处方量1.2万张,发药准确率达99.9%。另外,在共享中药房配备现代化煎药设备50台,提供代煎、配送服务,群众候药时间由4小时缩短至1小时,中药处方占比提升至35%。
(二)强化县域审方中心四级联动。统筹省(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县镇三级药师骨干力量,建立县域审方中心,通过AI智能审核(内置577条规则库)与8人临床药师团队协同,对县镇村三级共计173家医疗机构的处方、医嘱进展统一审核,实现全域处方100%前置审核,形成“省-县-镇-村”四级审方体系。2024年11月以来累计审核处方49.1万张,合格率91.6%,拦截高风险处方1.2万张,抗菌药物使用率由56%降至21%,门诊次均药费下降30%。
(三)强化药学服务同质化。龙门县总医院实施“总药师”制度,组建县域药师联盟,依托远程会诊中心,为镇村两级提供实时用药指导,解决复杂病例用药难题1200例。定期开展处方点评、用药培训、远程查房等服务。2024年举办培训32场,覆盖基层药师600人次,基层处方规范率提升至95%。
(四)强化药品安全全程监测。一是建立健全县域医共体药品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对基本药物、集采药品实施不良反应动态监测,累计上报风险信号85条,处置率100%。二是建立药品追溯码系统,实现从采购到患者终端的全流程追溯,问题药品召回时间缩短至4小时。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不断强化。
(五)强化信息平台支撑。整合优化配送、采购、收货、结算的层级管理权限,实现管办分离、“一网通办”。借助信息平台不断规范计划需求、采购、库存管理、处方流转、上下调拨等管理流程,2024年11月以来,完成药品统一采购19批次,县域医共体内药品上下调拨21批次,高血压、糖尿病等5类慢性病、门特诊用药实现县镇村三级同质化,普惠全县约3万人慢性病患者。
2月23日,省卫生健康委药政处副处长梁磊、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琚雄飞率队,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药学专家一行,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龙门总医院调研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和审方中心建设工作。调研组充分肯定了龙门县在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和审方中心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认为龙门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建设,以“三统一”夯实基础,以“五强化”突破瓶颈,以数据赋能提质增效,打造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药品供应保障样板。未来,龙门县将持续在“1+3+16+154”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模式下,借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品牌、技术、文化的影响力,深化医改创新,引入“DeepSeek”智能模块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通过互联网医院强化处方流转,为全国县域医共体建设贡献“龙门经验”!